Thursday, April 28, 2011

補肝與龍膽瀉肝湯

 中國人喜歡補,動不動就說要補補身體,似乎不補不足以顯示對健康的關注。近來,廣告中頻頻出現一些補肝的廣告,大概抓住了中國人的肝病發生率較高的特點,所以可以通過補肝的噱頭,吸引肝病患者購買,這些所謂補肝產品,大多數打著中醫藥的名號,號稱沒有副作用。其實,了解中醫理論的人都知道,中醫是很少補肝的,而且中醫認為,是藥就有三分毒,天下沒有沒有任何副作用的中藥。
 中醫理論認為,肝為將軍之官,五行中屬木,性喜條達,容易升動,所以,肝臟又被稱為剛臟,容易出現實證,不容易出現虛證。例如,中醫常常講的肝氣鬱結、肝火、肝陽上亢、肝經濕熱等,都是實證。肝臟也有虛證的情況,主要是肝陰虛和肝血虛,但一般都是由實證轉變而來,大多出現在病理過程中的晚期。因此,治療肝臟疾患主要是以疏導、清瀉為主,只有在確定具有肝血虛或肝陰虛時,才適當的滋陰、補血,但一般仍然要在滋補藥中,適當加入疏導性中藥,如此這般,才不致於產生副作用。如果不問青紅皂白,一味補肝,唯一的結果便是藥害。
 目前臨床上需要調理肝臟的患者確實非常多,但基本上以實證占絕大多數。例如,一個人失眠,脾氣變得非常大,面色發紅,便秘,血壓升高,舌紅苔黃,甚至還有肝區隱隱作痛,這時,很多人都知道這個患者有肝火,如果此時去給這個患者服用補肝的中藥,與殺人何異?此時需要的不是補肝,恰恰是瀉肝,數劑龍膽瀉肝湯便可以解決問題。
 龍膽瀉肝湯是中醫臨床治療肝經濕熱證的常用方劑,方名雖然是瀉肝湯,但藥物配伍相當精妙,並非一味的瀉,而是在瀉肝藥物中,加入了養血養陰的藥物。方中藥物包括龍膽草,梔子,黃芩,柴胡,生地,當歸,車前草,澤瀉,木通,甘草,其中龍膽草清瀉肝膽實火;梔子、黃芩清熱去火,柴胡疏導肝氣並引導諸藥物進入肝經;生地、當歸滋養肝陰,肝血,使上述瀉肝藥物不致於傷害肝陰、肝血;木通、車前草使肝臟清瀉出的濕熱之邪由尿中排出;甘草調和上述藥物。縱觀全方配伍,令人嘆為觀止,確實是治療肝病之王牌藥。
 臨床運用也確實效如桴瞽,凡舉急性黃疸性肝炎、頭痛目赤、皮膚濕疹、陰部濕疹瘙痒、高血壓、性功能亢進、失眠、容易動怒、婦女帶下,甚至嚴重鼻竇炎等疾病,凡是見到肝膽實火、濕熱證象者,以龍膽瀉肝湯為主進行加減治療,沒有不迅速見效者。筆者喜歡使用本方治療肝經濕熱證的高血壓患者,在原方基礎上,凡是有大便秘結者,根據身體狀況的虛實,適當加入生大黃或番瀉葉,降低血壓的療效不亞於西藥。所謂中藥見效慢的說法,乃未得其術也!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龍膽瀉肝湯雖好但它是用來治療疾病的藥物是有其副作用的不可以長期服用只可以中病即止。如果不按照這個原則來服用往往會造成藥害。本人用本方一般不超過五劑。
 所以,對於肝臟實證患者來說,瀉肝其實就是補肝,對於華人來說,很容易陷入盲目滋補的迷思,很多問題是補出來的毛病。中藥藥理雖然沒有西藥那麼猛烈,但用之得當,見效迅速;用之不當,便會禍害無窮。所以,一定要慎用中藥,切勿聽信所謂中藥沒有副作用的胡言亂語。
備註近年來發現傳統方劑中的關木通有損害腎臟的副作用長期服用可以導致腎臟功能損害也證明了有些中藥確實不可以長期服用。目前凡是用關木通的方劑均應該該為功效相似但不含腎臟損害作用的木通來代替。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